吳淞江畔,一座橙白相間、活力十足的現代化校園展露風采。隨著開學季的到來,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勝浦路校區(簡稱蘇大附中勝浦路校區)正式投用,首批700名新生在軍訓中淬煉意志。校園里迷彩涌動,口號嘹亮,處處洋溢著蓬勃朝氣與青春活力。
蘇大附中勝浦路校區位于勝浦路以東、振浦路以南、吳浦路以西,占地近130畝,建筑面積12.8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總投資近7億元。學校設計規模為20軌60個班級,可以提供3000個學位,有效擴容園區教育版圖,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提供了有力支撐。
破解“空間”約束
在傳承與革新中解鎖迭代升級的“未來教育”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蘇州大學于1996年合作創辦,隨著園區的開發建設與人口流入,本部東振路校區幾經改擴建但發展空間仍受限,難以滿足建設大型創新實驗室、拓展個性化活動空間等現代教育硬件要求。
蘇大附中黨委書記錢明坤表示,近年來園區乃至蘇州大市范圍內初中生規模巨大,高中學位需求與日俱增。新校區的建設,不僅破解了本部空間不足的先天約束,契合了生源增長的社會需求,也為學校踐行“未來教育”理念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間。
走進校園,樓體上“智仁勇”的校訓熠熠生輝。作為蘇大附中本部的空間延展,勝浦路校區的辦學理念與本部一脈相承,實踐愛與智慧的教育,以“養正氣,成大器”為育人目標,以現代化校園設施與成熟的教育理念相結合,致力于為百姓提供優質的高中教育資源。“在學校管理上,我們將實行一套班子統籌管理,兩校區同步教研、同標準考核、同平臺資源、同步德育活動,通過優質師資、課程資源的共享,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錢明坤介紹說。
蘇大附中勝浦路校區現有專職教師60人,其中有教學經驗的成熟教師近40人,學校還專門成立了由正高級教師、省級名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和學科教研團隊,同時吸納名校優秀畢業生,匯聚多元合力,在創新發展中賦能學生成長。對于如何踐行“未來教育”,校方亦有明確規劃:“我們將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納米材料、生物基因等先進科技創新實驗室,為個性化學習創造優質條件,在特色課程設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培養面向未來的、全面而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
促進高效互聯
在功能與美學中構建持續生長的生態校園
綠地為底,藍天為幕,橙白相間的校舍樓宇各自矗立,分外耀眼。俯瞰校園,以橙色圓弧形教學樓為中心,原本各自為陣的建筑呈現“眾星拱月”之勢,通過圓弧建筑的“接引”,成為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
“高中階段是學生求學的關鍵時期。我們結合高中學習和生活實際,圍繞‘定制化學習社區’和‘高效互聯空間’兩個理念設計,希望以一流的校園設計托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代建方蘇州工業園區城市重建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江海洋介紹,在空間布局上,三個年級的教學區域有明確區分,通過圓弧樞紐形成與行政樓、教學樓和藝體樓的巧妙串聯,搭建空間連廊、下沉廣場和地下通道的暢行通道,讓老師的教學管理、學生的食堂用餐和跨年級交流研討等活動更加方便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因地制宜,通過造景、借景等手法,令教學樓內、室外空間各具空間美感。在宿舍樓周邊的環形跑道、樓宇之間的零星空間設置的羽毛球、籃球、單杠場地,將碎片化空間高效使用,讓學生的課間休閑成為可能。此外,勝浦路校區集成智慧安防、地下接送系統、智慧體育、智慧教育等模塊,打造科技感、安全感十足的智慧校園,真正將蘇大附中勝浦路校區“愛與智慧”的辦學理念融入校園建設的當下與未來。
當圓弧樞紐提供校園動線的最優解,當中庭的陽光聯動花草跳起生態舞,當生機盎然的校園燃動科技創新的火種,一個兼具成熟教育理念和現代育人模式的蘇大附中勝浦路校區將在學生燦爛、自信的笑顏中拔節生長,點亮園區東部片區高中教育的智慧之光。
編輯 顧雅芳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