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的經緯線上,每一句居民的需求都是撥動心弦的重音。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蓮韻社區深耕“民呼我為”實踐,將居民的“愁盼清單”轉化為“幸福清單”,用溫情筆觸繪就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讓服務有溫度、落實有力度、幸福有質感。
急民所急,生命救援的“溫情注腳”
“12345熱線嗎?蓮花新村四區車庫有幾只小貓被困多日……”一通求助電話,激活了社區應急響應機制。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迅速組成“救援專班”,他們俯身于雜亂的車庫內,細心排查每個角落,不顧悶熱環境與蚊蟲叮咬,最終成功救出被困幼貓。事后居民送來感謝信:“紙短情長,唯愿這份謝意能化作夏末的一縷清風”。字里行間洋溢的感激之情,正是“愁盼清單”變為“幸福單”的最佳見證。蓮韻社區以“事事有回音”的態度對待每個訴求,用快速響應和溫情服務為民生清單破題,讓居民的急難愁盼得到實質性化解。
解民所憂,民情懇談的“雙向奔赴”
如何讓“民呼”不落空、“我為”有實效?定期開展的“民情懇談會”成為社區收集民意、化解矛盾的“連心橋”。這里沒有官腔套話,只有實實在在的解題方案:日間照料中心衛生間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公建房蒸箱故障,立即聯系修復;為方便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市民群體,指路牌悄然立于巷口……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是居民生活中的“大事”。社區通過懇談會這個“解題空間”,將一個個需求條目轉化為具體行動,構建起“呼—應—評—改”的閉環治理模式,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予民所盼,健康守護的“長效篇章”
在動遷安置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區最深的牽掛,為此,蓮韻社區扎實推進“健康檔案”工程,為每位老人建立“一人一檔”,詳細記錄基礎病史、用藥習慣、服務需求等信息,通過動態更新和持續跟蹤及時掌握老人健康狀況,提供個性化服務,讓養老變“享老”,也讓“民呼我為”從解決即時訴求,邁向長效守護的更高層次。此外,社區還定期開展健康義診、體檢報告解讀、心理關懷等服務,通過持續性的惠民服務讓老年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關懷,也展現出基層治理的細膩筆觸。
每個需求的回應、每次服務的落實、每項機制的創新,都在書寫著基層治理的暖心篇章。未來,斜塘街道蓮韻社區將繼續以民聲為導向,以服務為筆墨,讓幸福清單越寫越長,讓同心圓越畫越圓,持續繪就更加美好的民生畫卷。
編輯 李旖琪
2025年9月4日